氫氧化鎂是堿性么
氫氧化鎂為中強堿(氫氧化鎂溶解度小,溶液堿性弱,有時作為弱堿處理),加熱至623K(350℃)即脫水分解:Mg(OH)2→MgO+H2O,易溶于酸或銨鹽溶液。和鎂一樣容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逐漸形成5MgO·4CO2·xH2O的堿性碳酸鹽。當溫度超過350℃時,分解為氧化鎂和水,但僅在1800℃以上才能完全脫水。
氫氧化鎂相對分子的質量是多少
鎂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4,氫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氧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6,氫氧化鎂的分子式為Mg(OH)2
所以氫氧化鎂的相對分子質量=24+(16+1)*2=58
氫氧化鎂制備方式
(一)工業上常用海水與廉價的氫氧化鈣溶液(石灰乳)反應,使氫氧化鎂沉淀。
鹵水-石灰法:將預先凈化精制的鹵水和消化除渣的石灰制成的石灰乳在沉淀槽內沉淀反應,在得到的漿料中加入凝集劑,充分混合后,進入沉淀槽分離,過濾、洗滌、干燥、粉碎,制成氫氧化鎂制品。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MgCl2+Ca(OH)2→CaCl2+Mg(OH)2↓
鹵水-氨法:以去除硫酸鹽、二氧化碳、少量硼等雜質的鹵水為原料,以氨水為沉淀劑在反應釜中沉淀反應,反應前投入一定量的晶體種子,充分攪拌。鹵水與氨水的比例為1:(0.9~0.93),溫度控制在40℃。反應結束后,加入絮凝劑,過濾沉淀物,洗滌、干燥、粉碎,制成氫氧化鎂成品。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MgCl2+2NH3·H2O→Mg(OH)2↓+2NH4Cl
該試驗方法有待提高收率,縮短洗滌周期,改進并完善生產工藝。菱苦土-鹽酸-氨水法菱鎂礦與無煙煤或焦炭在垂直窯中鍛燒,產生氧化鎂和二氧化碳。用水將苦土粉調成漿狀,然后與規定濃度的鹽酸反應,制備氯化鎂溶液。其氯化鎂溶液與一定濃度的氨水在反應器中反應,生成物通過洗滌、沉降、過濾分離、干燥、粉碎得到氫氧化鎂制品。根據需要可添加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
(二)白云石制備氫氧化鎂新工藝
在950℃下鍛燒白云石2.5小時,消化比例為1:40,消化溫度為70℃,消化時間為50分鐘;鹽酸用量與鈣離子之比為2:1,硫酸用量與鎂離子之比為1:1;沉淀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為11。在這種工藝條件下,氫氧化鎂的最大收率可達85.20%以上,純度一般,分散度一般。碳化工藝在優化條件下,鈣鎂分離工藝鎂的提取率達到90.02%,氫氧化鎂制備工藝產品收率達到88.21%,碳化溫度為30℃,沉淀劑為氨水,純度好,分散性好,是片狀氫氧化鎂產品。